疫情影响下的新高考改革思考:该不该用物化生取代英语的地位? 突如其来的疫情,73岁的的李兰娟院士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冲在了”抗疫“一线,普通百姓面对疫情的无助,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忽视物化生这些基础学科,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关键时刻,科技最发达的西方国家,没有给我们实质性的帮助;关键时刻,我们送出去的那些高材生,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希望;关键时刻,我们只能依靠两位老人和一群曾经被很多人“唾弃”的医务工作者。
距离上次疫情,已经过去17年的时间 ,17年前,我们认识了钟南山院士,17年后,我们还得依靠钟南山院士,这17年的时间,我们的医学、生物学、化学取得了多少成就?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4个专业,被称为”四大天坑“专业,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却面临着大学学不到东西、毕业找不到工作、工作没有高收入等尴尬境地,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感叹自己不慎”入坑“,纷纷出来现身说法,劝其他学生不要报考这些专业。 而高考专业热衷报考的专业,都是计算机、经管类这些”有钱途“的专业,不是说这些专业不重要,而是如果绝大多数状元都扎堆这些专业,这就是我们的导向出现了问题。而医学、生物、化学这些学科,成了大家眼中的”冷门“学科。 疫情过后,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引导学生?
李兰娟院士说:”从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良多,更应该称为教育改革者思考的目标,因为人才,需要教育来培养,而教育需要国家来引导,高考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 但是,我们实行新高考改革后,却发生了有的省出现“弃物理”的现象,有的省出现“弃化学”的现象,学生选择生物但是以后不学生物的现象,这确实是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次高考改革,突出了“人文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科,结果就是各种功利性的选科,高考的改革者,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样的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就有问题。
所以,强化物化生的地位,势在必行!但是,也有一种声音就是:弱化英语的地位,通过物化生的地位。必然让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等。 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用了多年的精力去学英语,最后却只能说“hello”、“goodbye”这样最简单的英语,多数学生学得都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一门语言,一个工具,却被我们当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由此还研究出很多考试技巧,必然“衡水体”,比如“三长一短选一长,三短一长选一短”的口诀,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英语作为高考主科,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为造成不公平的结果。那些农村的孩子,起点低,缺乏英语教学的资源,英语学科成了多数人的短板,很多数理化很强的学生,往往因为英语的问题,上不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英语的重要性,前几天钟南山院士和美国病毒专家的交流,也可以证明越是顶尖的人才,英语越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学习、需要交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尤其是对于物化生医学这些学科,尖端的技术还在国外,要想早日赶超,必须先要学习。
因此,强化物化生的地位,并不一定要弱化英语的地位,而是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实用;让我们的英语考试,更加简单,让那些真正需要英语的人,学好英语;让那些不需要英语的人,掌握基本的英语交流技能,你觉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