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48]望岳 [size=0.48]作者:杜甫 [size=0.4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url=][size=0.3777]商标转让需要多少时间,怎样公证和过户的?
[/url][size=0.2933]广告
[url=]
[/url]
[size=0.4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size=0.4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size=0.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size=0.48]  [size=0.4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size=0.48]  [size=0.48] 
[size=0.4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size=0.48] [size=0.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size=0.48]我们以这首《望岳》作为开篇。来了解下泰山的相关地理知识。 [size=0.48]岳:高大的山,如“五岳”。 [size=0.48]【延伸阅读】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 [size=0.48]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 [size=0.48] [size=0.48]东岳泰山之雄 [size=0.48] [size=0.48]西岳华山之险 [size=0.48] [size=0.48]南岳衡山之秀 [size=0.48] [size=0.48]北岳恒山之奇 [size=0.48] [size=0.48]中岳嵩山之峻 [size=0.48]岱宗:即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历史名帝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均到泰山封禅。 [size=0.48] [size=0.48] [size=0.48]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size=0.48] [size=0.48]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size=0.48]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泰山最著名的就是十八盘,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险峻。还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写得泰山的《挑山工》。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延伸阅读】泰安:其名是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城市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隶属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山东省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商城临沂,西濒黄河。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size=0.48] [size=0.48] [size=0.48]5000年前产生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时泰安分属青州和徐州。周代时分属齐、鲁两国。秦朝时归齐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属兖州刺史部。郡制始置博县(今市岱岳旧县村);公元前69年移至奉高(今市岱岳故县村)。北魏时又移至钜平(今市岱岳大汶口镇)。北齐时改为东平郡,郡治置博县。 [size=0.48]隋至宋代未设单独行政区。金初设泰安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设泰安州,治于岱岳镇(今泰城),隶属山东西路。元时仍为州,始隶东平路,后隶中书省。明代隶济南府。清雍正设泰安府,隶山东省布政使司。 [size=0.48]齐鲁:齐鲁,指今山东。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而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齐鲁是中国区域范围名称,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齐鲁文化”实际是中国道家和儒家互相学习融化的典范。 [size=0.48] [size=0.48]泰山日出、云海、雪景欣赏: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size=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