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1月,电白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在华楼堡打响。这次武装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点燃了武装起义的火种,对电白、茂名乃至南路抗日有着积极的意义。
1945年1月,电白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在华楼堡打响。这次武装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点燃了武装起义的火种,对电白、茂名乃至南路抗日有着积极的意义。
华楼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华楼起义唯一健在的游击队员陈广尊在华楼旧址前讲述起义故事。 立两座碑,纪念这一场意义深远的武装起义 走访华楼堡前我们先去电白区党史办取资料。电白党史地志办副主任吴兴旺翻开今年1月出版的《电白区红色革命遗址通览》告诉我:华楼堡武装起义有三处遗址,一处是位于村内的电白县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旧址,这个旧址也是华楼旧堡仅存唯一建筑,有200平方米,外墙保存完整,屋内砖瓦均有破损;一处是位于华楼村合丫河村边的华楼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碑后面,有陈广畔、陈广碧等六位烈士的墓碑;一处是位于稔窝田村白花岭顶,在烈士们战斗牺牲的地方建立的华楼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 听说我要走访华楼堡,林头镇委委员陈智海非常热心,联系了华楼村委陈书记和1名村干部为我带路。参加过华楼堡武装起义唯一健在的90岁老游击队员陈广尊,就站在电白县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旧址前,为我讲述76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一场意义深远的战斗。 筹备华楼起义,成立电白县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 华楼村位于电白县中心地带,便于周围游击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与白花岭大山相邻,有利于作战的进退回旋,是比较适于开展游击战争的地方。 1944年11月,中共茂电信特派员陈华奉南路特委指示,布置陈广杰回家乡组建华楼游击小组,筹备抗日武装起义。陈广杰回到华楼后,将自己家设为革命活动及交通联络点,经常在家中召开骨干会议,研究如何发展壮大队伍。至1945年1月,已组建70多人的游击小组,收集枪械30多支。李卓儒、黄东各捐60石谷的现款作起义经费,陈广杰家捐出仅有的20石谷,还捐出番薯、木薯干共10多担。 1945年1月下旬,中共电白县特支书记庞自到华楼筹备起义,他和严子刚、罗英等先后进驻华楼堡,住在陈广杰家,多次开会策划起义。陈广杰家人非常支持革命,宰杀鸡、鸭接待住家同志,帮他们去大衙圩买生活用品。 起义队伍命名为“电白县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庞自任指导员,陈广杰任中队长。计划先袭击国民党乡公所,夺取枪支弹药,然后将队伍开进白花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起义前夕被告密,队伍紧急撤退白花岭 起义前夕,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国民党电白县党部庶务陈广仁回到华楼村。陈广仁在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党军某部电台少尉代理台长,失意回乡后曾在公开场合抨击过国民党的腐败行径,对进步青年表示同情。我方分析他这个时候回乡一方面可能是迫于形势,向我党靠拢寻找出路;另一方向可能是探听我方消息。为了争取他,起义领导人找他谈话,但他态度隐晦,我方便派人接近监视他,希望促使他转变,为我所用。 没想到,就在这时,被我方监视的华楼伪保长陈国文失踪了,原来他在暗地里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妄图捉拿起义领导骨干,并向国民党通风报信,妄图里应外合破坏抗日武装起义。幸被年仅15岁的起义战士陈广位发觉,起义队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搜索敌人,陈国文知道阴谋败露后仓皇逃走了。 原来这次破坏活动,是华楼村地主陈广善、陈广仁和陈国文合谋策划的。庞自得悉此紧急情况后,决定提前起义,于1月27日晚将队伍撤出华楼,转移到白花岭脚下的一个小村庄。28日清晨,队伍开到白花岭上的稔窝田村驻扎。 起义队伍撤出之后约半个小时,敌人就来包围华楼堡,却扑了个空。 反袭击战斗中,英雄血染白花岭 敌人继续侦察发现了起义队伍的行踪。1月29日深夜11时许,国民党地方武装趁着大雾天气摸上白花岭追歼起义队伍,被我放哨战士发现,游击队闻讯迅速组织突围,经过短时战斗,我大部分人员占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迎击敌人,撤上后山,避免了重大伤亡。 敌人数倍于起义队伍,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起义队伍在撤离华楼时过于仓促,所带衣服、粮食、弹药都不多,起义队伍边打边撤退,十分被动。战斗中,陈广邦当场壮烈牺牲,陈广畔、陈广弼、陈广洲、陈亚惠4人被俘后英勇就义。陈广畔被害时,年仅15岁。支持起义的群众陈五妹、陈守万、陈广万当天傍晚被杀。游击队员陈增德、陈广安等不久被捕,遭酷刑后也惨遭杀害。 华楼抗日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这次起义是电白县党组织领导和发动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首次武装起义,也是南路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电白县日后的武装斗争留下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