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咸鸭蛋的线上奇遇记:四个月卖1000万元 | 寻找广东新农人② “四个月时间,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卖出了1000万元的咸鸭蛋。咸鸭蛋的热销,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户的收入增长。”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咸鸭蛋工厂生产线旁,陈丽川自豪地对记者这样说。 近期,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起了“寻找广东新农人”活动。经过初选、网络投票和综合评审等诸多环节后,这位85后成为首批入选者之一。  “从线下到线上,我通过电商平台将广东咸鸭蛋卖到了全国各地。”陈丽川表示,科技赋能农业,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线上平台的一个优势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遇到的问题等都可以即时反馈给我们,进而调整企业生产。“未来,我们公司最核心的规划是形成品牌影响力,希望做成农业领域的百年老店。” 从线下遇冷到线上热销 陈丽川的父亲在台山市一直经营着新鲜鸭蛋。2008年,陈丽川接过父亲的班,创新销售产品。他意识到,此前做鲜鸭蛋供应,鸭蛋不时会因变质导致浪费,于是瞄准了咸鸭蛋市场,调整发展方向。 由于自有农场的鸭蛋不够用,陈丽川在当地发展了100个签约农户,将收购的新鲜鸭蛋制成咸鸭蛋,销往全国各地。“现在我们大部分鸭蛋来自于合作农户,自建的农场仅仅占了20—30%。”陈丽川说。 不过,咸鸭蛋的销售不如想象中顺利。最初咸鸭蛋的定价偏高,一度线下销售遇冷,这些都困扰着陈丽川。得益于生产线的改良,咸鸭蛋的成本也顺利降下来了。  万事俱备,只欠一条宽广的销路。2018年,陈丽川的团队进驻电商平台拼多多。 “8月,咸鸭蛋上了一次多多果园的公益活动,忽然之间爆了单。仅一天时间就卖出2万多单,营业额达45万元。”陈丽川表示,线上平台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回笼有保障,我们不用担心去收钱。另外,电商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遇到的问题等信息都可以即时反馈给公司,进而调整企业生产。 电商平台的一次爆单,让陈丽川2018年取得800万元的销售额;2019年1月至4月下旬,销售额冲到100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工厂的人员规模也随之快速增加,由原来的2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 帮助当地农民增收,签约农户年挣20万 四个月,咸鸭蛋销售额的暴涨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实质的收益。 陈丽川告诉记者,通过线上平台使得中间成本大幅减少,咸鸭蛋销售量迅速增加。签约农户能够年挣20万,工人计件算酬,税后工资从月入三千基本都涨到了四五千。 “通过和当地农户合作,他们很多人在城里面买了房子,发家致富了。”陈丽川说,之前台山只要中秋月饼的旺季一过,蛋价立马就会降下来,鸭蛋也大量滞销。现在,所有的工厂抢着收购新鲜鸭蛋,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线上热销引起了连锁反应:在2019年春季一次推介活动中,一批线下的经销商主动找到陈丽川,要采购他的咸鸭蛋。 在陈丽川的自建农场里,他正赶着一群群鸭子去吃草。“未来,我们公司最核心的规划是形成品牌影响力,希望做成农业领域的百年老店。“ 陈丽川表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仍需要完善生产环节,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咸鸭蛋。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目前,我省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目标和具体部署,吹响了广东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发起了“寻找广东新农人”活动,在全省寻找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新农人。活动推出后,报名非常踊跃,经过专家评审和网友投票后,我们选出了第一批“广东新农人”。 正值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特推出“寻找广东新农人”系列报道,讲好“广东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广东乡村振兴好声音,敬请垂注。 即日起,我们还启动“寻找广东新农人”拍客征集大赛,向全社会征集新农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短视频与图片,展现我省新农人的新风貌。报名入口见海报二维码 。 【采写】彭琳 钟烜新(实习生) 【拍摄】石磊 【剪辑】李赫 钟烜新(实习生) 【作者】 彭琳;李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创新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