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同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72|回复: 0

六、《老山界》课堂笔记/作业

[复制链接]

696

主题

14

回帖

354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4
发表于 2020-3-2 00: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老山界》课堂笔记/作业

一、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
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以表明这些顺序?
明确: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属于时间顺序。
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两点多钟”等。
3.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顺叙,还有补叙。

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段落
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
第二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5.主旨思想:本篇回忆录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整体感知,理解主旨
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难。
表现在: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
战士的态度: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
战士的态度: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战士的态度: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战士的态度: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这些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
明确: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 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5.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作者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的热情讴歌。

三、研讨选材组材
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
明确:与瑶民母女攀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
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
明确: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了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这些说明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为天下穷苦人谋利益的好队伍,说明了红军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风,这也是红军能够取得人民大众支持、最终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虽然看似与翻山关系不大,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明确: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
5. 小结: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四、赏析景物描写
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4. 小结:文中描写景物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丰富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业
老山界

1、字词解释。(课本P36"读读写写"内容)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这些困难的?(《同步导学》P18【重难疑点】)

3、课文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同步导学》P18【整体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好心同城 ( 粤ICP备20003760号-1 )

GMT+8, 2025-4-4 22:43 , Processed in 0.0213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