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3-12 15:17:14

七年级(下)语文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笔记/作业

七年级(下)语文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笔记/作业

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3-18)写“我”讨厌阿长的事例。
第一层(3-5)写“我”讨厌阿长。先抑,写长妈妈的诸多缺点。
第二层(6-11)写正月初一早上阿长让“我”说“恭喜”
第三层(12-18)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我“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但知道她谋害”我“的隐鼠后,敬意消失。

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第一层(19-21)写“我”从远房叔祖那里知道绘图本《山海经》的神奇怪异,可以这部书找不到,成为“我”时时牵挂,念念不忘的心事。
第二层(22-26)写阿长竟为“我”买来“有画儿的 三哼经 ”“我”佩服“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第三层(27-29)写“我”对《山海经》的喜爱及由此一发而不可收,不断“搜集绘图的书”。
第四层(30-31)表达“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升华主题。

写作特色
1、欲扬先抑。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感激怀念。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却写“我”如何 “讨厌”阿长,这此抑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原因是她主动为“我”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于是“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如此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动人,在鲜明的对比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作者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3、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诚、善良、富有爱心,也带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烙印——粗野、庸俗、愚昧。文章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作业9:
一、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难疑点】《同步导学》P27)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精彩品读】《同步导学》P27)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下)语文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笔记/作业